
今年4月17日是第36个“世界血友病日”,主题是“认识出血性疾病,积极预防和治疗”。
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,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种类的不同,可以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,分别为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缺乏所致。
但这两类血友病在临床表现上没有明显区别,均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,且出血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。
日常怎样预防出血发生
一般认为,对于大手术,血友病A患儿术前应保证输注60~80国际单位/公斤体重(IU/kg)的凝血因子,血友病B患儿应保证输注50~70 IU/kg的凝血因子。
出血后如何有效止血
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,患者出血速度不一定比常人快,但会表现为出血不止。因而,患者外伤后的即刻症状可能并不明显,甚至被忽视。但是,缓慢的渗血可以持续数天,在皮下、肌间、关节腔或深部组织形成大血肿,引发肿胀、疼痛、活动受限,出血量大时甚至可以导致贫血。
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,血友病患者终身存在出血风险,应充分了解出血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,及时治疗,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同时,对血友病患者的关爱也需要多个科室合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协同。
目前,基因治疗作为有望治愈血友病的治疗方法,国外已有产品上市,我国也已开展多项相关的临床试验,但是目前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主要适用人群为成年患者,儿童患者应坚持预防治疗,维持健康骨关节状态,待条件允许时可以接受基因治疗以获得长期的疗效甚至治愈。
责编:李彤
一审:刘颖瑜
二审:郑玉波
三审:尹青山
来源:健康中国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